徐軼,中共黨員,博士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粉末冶金專家葛昌純教授?,F任全國釩鈦產業聯盟理事,粉末冶金3D打印聯盟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四川省釩鈦鋼鐵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粉末冶金先進材料與技術研究室負責人。德國不萊梅大學IWT研究所訪問學者,合作導師Udo Fritsching教授。中國工程院“四川攀西優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報告”編寫專家,四川省“十四五”先進材料產業發展路徑研究報告編制專家,四川省發改委鋼鐵領域儲備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經信廳釩鈦鋼鐵與新材料領域青年專家。曾任材料學院金材系黨支部書記,所在支部曾被授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先進黨支部。2022年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難忘師恩,做“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者
徐軼的導師葛昌純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核材料領域知名專家,是我國核工業的功勛人物,是國家發明獎一等獎獲獎項目的第一發明人,曾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徐軼與葛院士開始師生緣分不知不覺已有15年了,這對于徐軼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徐軼經常被葛院士無私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打動,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激勵,他越來越理解和向往在科研道路上的執著,對團隊學生越發重視身心方面的引導,徐軼為課題組制定了“感恩、仁愛、求真、立志、力行”十字箴言,他希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老一輩的精神傳遞給青年學子。
航空發動機關鍵材料與技術是關系國家航空和國防安全的重大課題和“卡脖子”戰略工程,受葛院士指導,徐軼開始關注我國航空發動機的材料問題,并致力于航空發動機粉末渦輪盤的研制工作,他和他的研究生們在“兩彈一星”精神的指引下在該領域也取得較好的科研成績,所指導的碩士生多次獲“國家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2022年“西南交通大學優秀畢業生”王萬鑫,在導師徐軼指導下曾參與航空發動機葉片修復等國防項目2項,一篇論文被領域頂刊錄用,畢業后毅然選擇入職解放軍某部從事發動機修復工作,王萬鑫坦言這是受課題組“科技報國、航修報國”的精神感召。在2022屆畢業典禮上,王萬鑫當著11544名畢業生的面將破解“卡脖子”工程的試驗樣品贈予了母校。
徐軼團隊與空軍裝備部首席專家/天府科技菁英郭雙全博士團隊聯合培養的碩士生何思逸,目前從事3D打印高溫合金性能調控研究,其中IN718高溫合金經過組織調控后,室溫拉伸,高溫拉伸和高溫持久等試驗性能,在無熱等靜壓條件下,已全面達到鍛件技術要求。研究成果投稿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1篇,并將在2022年歐洲高溫合金年會做學術交流報告,畢業后也將繼續從事航空發動機材料與技術的相關研究工作。
“兩彈一星”精神穿越時空,激勵和鼓舞著徐軼團隊的老師和學生們不斷朝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前進。徐軼立志傳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情懷,永遠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集體主義和科學創新精神。
厚積薄發,做“結構功能一體化”金屬材料的鉆研者
近些年,徐軼基于多主元合金的設計理念,以理論探究為驅動,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材料設計為目標,在結構功能一體化金屬材料—高熵阻尼合金、3D打印稀土增強鈦合金粉末與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獨創性的研究成果。
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累計發表SCI論文4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國防JG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科技支撐計劃、省重點研發計劃、企業橫向等科研項目20余項,近三年累計經費超1000萬元。
與德國不萊梅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保持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并與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解放軍5719廠、Intel成都公司、攀鋼集團、龍佰集團、鋼城集團、六合鍛造、四川海泰普科技等開展長期深入合作。
在增材制造高溫合金、鈦合金性能調控及修復領域,與相關單位聯合申請的“兩機專項”評審過程獲得好評。同時采用材料正向設計思路,進行粉末成分優化與設計,開發出ODS增強合金粉末,實現了晶粒細化、組織強化、性能提升。相關成果以當期雜志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articuology》。
在輕質高強阻尼減振合金領域,與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合作,基于高熵多主元合金的“長程無序-短程有序”設計理念,構筑多尺度阻尼界面,顯著提升阻尼性能的同時,力學性能、耐腐蝕性能均明顯改善。相關成果發表在《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Materials Desig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中科院一區SCI期刊上。在該領域承擔ZZ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1項,申報預研穩定支持項目1項。
在產氫新能源材料與電極領域進行了科研探索?;诟哽睾辖鹬性訁f同效應的設計思路,不添加任何貴金屬元素,產氫效率與催化性能與Pt電極相當,價格僅為Pt的0.5 %。相關專利已授權,成果有望應用與轉化。
科教融合,做教學改革的實踐者
教學育人,人才培養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最為神圣的任務使命。近些年,徐軼累計承擔本科生專業基礎課5門,承擔校級教改項目若干項。常年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和班導師,指導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
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探索“科教融合”型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新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參加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來開拓視野提升能力。指導學生獲首屆“能源-智慧-未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三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 二等獎,2018年“創青春”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業計劃競賽銅獎,西南交通大學第一屆“舍弗勒杯”綠色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西南交通大學第十二屆“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西南交通大學第十六屆“揚華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2021年榮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6/10)。
長期與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首次與Intel成都公司簽訂科研項目,建立了交流橋梁,促進Intel-西南交大的聯合課程開發并獲得經費資助,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項。與5719廠開展聯合科研攻關,聯合培養碩士生3名,已有2名順利留廠工作。與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阻尼減振首席科學家、鋯合金首席科學家聯合培養博士1名,碩士2名。近期,與六合鑄造簽訂合同,將投入500萬元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培養高溫合金方面的科研人才。
廣闊天地,做釩鈦產業的推動者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瞄準國家卡脖子問題,積極投身到國家釩鈦產業發展當中。目前,徐軼同時擔任全國釩鈦產業聯盟理事,四川省釩鈦鋼鐵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2021年,多次赴攀枝花、西昌和內江等地,深入企業開展現場調研,對搜集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并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撰寫了《非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調研報告》、《釩鈦與鋼鐵產業統籌發展調研報告》、《攀西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調研報告》,并通過專家組評審。協助編寫中國工程院《四川攀西優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報告》。受四川省經信廳委托,參編《四川省先進材料產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報告》。參與《四川省推進鋼鐵行業“雙碳”戰略示范研究》重大課題項目,對省內重點企業開展調研,撰寫報告第8章、第11章。參與“新能源+釩電池儲能”示范項目調研,為四川發展釩電池儲能產業提供政策建議。
上述研究成果為我國及我省掌握釩鈦產業發展現狀,研判產業發展趨勢以及開展釩鈦產業相關指導性文件編制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并得到了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的書面感謝。
2022年初,面對疫情與國內外復雜形勢,參與撰寫《關于支持我省釩鈦鋼鐵產業穩定運行的建議》,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參與撰寫的某報告刊發于新華社內參,得到國家發改委批示和四川省主要領導簽批。
以協會為平臺,以高校為依托,以企業為載體,重組了省釩鈦鋼鐵協會專家委員會,促進四川省釩鈦鋼鐵“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為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貢獻四川智慧。推動了首屆四川省釩鈦鋼鐵協會專家行(川威站)暨川威創新發展對接會。與攀枝花、西昌、內江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行釩鈦產業發展的深度交流,為我省釩鈦鋼鐵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寫在后面的話
對接國家戰略和四川省資源優勢,徐軼把“產學研用”的理念融入教學改革與實踐中,探索“科教融合”型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新模式,把“兩彈一星”精神和“材料報國”思想貫穿始終,立志培養“感恩、仁愛、求真、立志、力行”的青年學子。瞄準國家卡脖子問題,特色化自己的科研方向,把科技創新的“海闊天空”與應用轉化的“腳踏實地”相結合,積極投身國家釩鈦產業發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立志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