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典型

首頁 >> 材子佳人 >> 教師典型 >> 正文

【青年教師風采展】鄭曉彤:不忘初心,做有情懷的工匠人

作者:     審核:王譽靜    日期:2022年09月08日 15:28   點擊數:  

鄭曉彤,中共黨員,2004-2009年在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博連讀并獲得材料學博士學位(實際4年完成學業),相關科研成果先后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四川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后加入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公司做研發創業相關的工作。20109月以人才引進方式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中心工作。20124月作為優秀青年人才再次回到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以及透射電鏡測試平臺的搭建工作,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

不忘初心,做敬業的傳道者

鄭曉彤老師在大學畢業后,和眾多大學生一樣懷揣著理想和希望去了廣東闖一闖。在外資企業先后從事過的合金、塑料產品的新產品開發,成功為通用汽車、夏普電子等國際知名企業開發并投產了40多個產品,全面掌握從圖紙設計到模具開發、壓鑄生產、精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整套工藝技術。三年后,他想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毅然放棄了企業的升職挽留,重新撿起書本,并以當年初試成績第三考取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研究生。

這些經歷讓他具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更深刻地理解學生應該學什么、具備什么專業能力。當作為一名大學的傳道授業者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有情懷的教育人。更是以共產黨員的精神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高標準、高要求,始終堅守初心,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發揮人才價值。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他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善于開拓教學方法。比如:融入虛擬仿真在課程實踐中,通過構建逼真的實驗操作環境和實驗對象,使學生在開放、自主、交互的虛擬環境中開展高效、安全且經濟的實驗,進而達到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實現的教學效果;在講授《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這門課時,將大學的數理統計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引用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既調節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這門課是很受學生歡迎的;而在《智能生活與未來世界》這門研討課中,面對信息化時代,通過話題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探尋自然現象與智能生活、材料專業關系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熱烈研討的課程現場

鄭曉彤老師獲得的教學成果獎勵:

■ 西南交通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 西南交通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 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成果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教學成果一等獎(第六完成人)

■ 西南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五完成人)

不忘初心,做默默的科研者

鄭曉彤老師始終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對專業的熱愛,立志獻身于科研事業,兢兢業業、默默耕耘。本人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四川省國際合作項目、多項中央高校創新項目、多個企業創業項目、1項博士創新基金。作為項目主研人員完成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和1項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課題項目,參與完成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研發負責人參與多項企業產業開發,完成十幾個上億元工業產值的企業高新技術項目。目前已在Nano Energy, Biomaterials,Chem.Mater., ACSAppl.Mater. Interfaces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發表了SCI影響因子>10.0的學術文章15篇,且一篇文章入選期刊最熱文章排名TOP7,個人h指數為22,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目前已授權11項。

他立足納米復合材料、智能仿生材料兩個研究方向,至今,指導的每屆碩士生都發表了SCI一區、影響因子10以上(2022年最新數據)的學術論文。指導學生做科研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例如:一位碩士生從四川獨特的川劇變臉藝術中獲得靈感,探索開發具有智能化的Janus納米粒子,增強了它在電子器件、生物醫藥、微納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時也讓Janus的研究具有藝術美感;一位碩士生從攀藤植物纏繞竹莖可以很好地提升力學穩定性的自然現象中獲得靈感,成功制備了一種基于納米纖維雙層網絡結構的具有高延伸率和形狀記憶特性的聚己內酯/聚乙二醇/銀納米線的復合薄膜,在柔性器件以及微電路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一位碩士生最近在IF=19.069Nano Energy期刊上發表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結合靜電紡絲技術和原位UV輻照在室溫下得到一維成對定向排列的銀納米鏈,開發出對水分子多級敏感的濕度傳感器。

模擬“水母”的Janus納米粒子

互穿網絡結構的仿生智能膜

定向銀納米鏈的傳感

鄭曉彤老師獲得的科技創新成果獎勵(或榮譽):

■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 首屆“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 四川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西南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多篇研究成果被德國GKSS研究中心Andreas Lendlein教授以長達7頁的篇幅進行綜述介紹

不忘初心,做奉獻的建設者

鄭曉彤老師到西南交大材料學院工作,從搭建第一臺最先進的場發射透射電鏡的制樣、測試綜合平臺開始,始終堅持從不為己、樂于奉獻的黨員精神。在幾年的電鏡平臺管理工作中,在高精尖水平要求高、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一人承擔起了設備操作和維護的普通實驗員工作。這幾年,對所有來測試的需求都有求必應,并犧牲大量的節假日保證了所有測試任務的完成;也以高質量的測試水平贏得了口碑,吸引了周邊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大量的測試訂單。同時,他因此放棄了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從未向組織抱怨過,任勞任怨地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

此外,在負責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公共設備共享平臺中,鄭曉彤創新性地提出團隊管理、專家技術支持等共享共贏模式,與學校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共同打造了公共設備分析測試中心材料學院分中心,并成功在20211111日正式上線,首批納入分中心上線的有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等總共12臺(套)、價值300余萬的共享設備。此舉是二級單位建立大儀開放共享平臺從01的突破,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學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改革的全過程和全領域,充分盤活老師手中有設備的存量,而且能為有測試需求的老師提供專業、高效的測試和技術服務,極大地發揮了共享平臺的集聚-溢出效應。

“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鄭曉彤老師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堅守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職業初心,他坦言——要立志做一名平凡而高尚的大學教師。


 

【青年教師風采展】鄭曉彤:不忘初心,做有情懷的工匠人

2022年09月08日 15:28 419次瀏覽

鄭曉彤,中共黨員,2004-2009年在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博連讀并獲得材料學博士學位(實際4年完成學業),相關科研成果先后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四川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后加入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公司做研發創業相關的工作。20109月以人才引進方式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中心工作。20124月作為優秀青年人才再次回到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以及透射電鏡測試平臺的搭建工作,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

不忘初心,做敬業的傳道者

鄭曉彤老師在大學畢業后,和眾多大學生一樣懷揣著理想和希望去了廣東闖一闖。在外資企業先后從事過的合金、塑料產品的新產品開發,成功為通用汽車、夏普電子等國際知名企業開發并投產了40多個產品,全面掌握從圖紙設計到模具開發、壓鑄生產、精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整套工藝技術。三年后,他想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毅然放棄了企業的升職挽留,重新撿起書本,并以當年初試成績第三考取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研究生。

這些經歷讓他具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更深刻地理解學生應該學什么、具備什么專業能力。當作為一名大學的傳道授業者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有情懷的教育人。更是以共產黨員的精神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高標準、高要求,始終堅守初心,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發揮人才價值。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他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善于開拓教學方法。比如:融入虛擬仿真在課程實踐中,通過構建逼真的實驗操作環境和實驗對象,使學生在開放、自主、交互的虛擬環境中開展高效、安全且經濟的實驗,進而達到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實現的教學效果;在講授《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這門課時,將大學的數理統計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引用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既調節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這門課是很受學生歡迎的;而在《智能生活與未來世界》這門研討課中,面對信息化時代,通過話題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探尋自然現象與智能生活、材料專業關系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熱烈研討的課程現場

鄭曉彤老師獲得的教學成果獎勵:

■ 西南交通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 西南交通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 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成果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教學成果一等獎(第六完成人)

■ 西南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成果三等獎(第五完成人)

不忘初心,做默默的科研者

鄭曉彤老師始終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對專業的熱愛,立志獻身于科研事業,兢兢業業、默默耕耘。本人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四川省國際合作項目、多項中央高校創新項目、多個企業創業項目、1項博士創新基金。作為項目主研人員完成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和1項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課題項目,參與完成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研發負責人參與多項企業產業開發,完成十幾個上億元工業產值的企業高新技術項目。目前已在Nano Energy, Biomaterials,Chem.Mater., ACSAppl.Mater. Interfaces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發表了SCI影響因子>10.0的學術文章15篇,且一篇文章入選期刊最熱文章排名TOP7,個人h指數為22,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目前已授權11項。

他立足納米復合材料、智能仿生材料兩個研究方向,至今,指導的每屆碩士生都發表了SCI一區、影響因子10以上(2022年最新數據)的學術論文。指導學生做科研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例如:一位碩士生從四川獨特的川劇變臉藝術中獲得靈感,探索開發具有智能化的Janus納米粒子,增強了它在電子器件、生物醫藥、微納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時也讓Janus的研究具有藝術美感;一位碩士生從攀藤植物纏繞竹莖可以很好地提升力學穩定性的自然現象中獲得靈感,成功制備了一種基于納米纖維雙層網絡結構的具有高延伸率和形狀記憶特性的聚己內酯/聚乙二醇/銀納米線的復合薄膜,在柔性器件以及微電路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一位碩士生最近在IF=19.069Nano Energy期刊上發表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結合靜電紡絲技術和原位UV輻照在室溫下得到一維成對定向排列的銀納米鏈,開發出對水分子多級敏感的濕度傳感器。

模擬“水母”的Janus納米粒子

互穿網絡結構的仿生智能膜

定向銀納米鏈的傳感

鄭曉彤老師獲得的科技創新成果獎勵(或榮譽):

■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 首屆“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 四川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西南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多篇研究成果被德國GKSS研究中心Andreas Lendlein教授以長達7頁的篇幅進行綜述介紹

不忘初心,做奉獻的建設者

鄭曉彤老師到西南交大材料學院工作,從搭建第一臺最先進的場發射透射電鏡的制樣、測試綜合平臺開始,始終堅持從不為己、樂于奉獻的黨員精神。在幾年的電鏡平臺管理工作中,在高精尖水平要求高、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一人承擔起了設備操作和維護的普通實驗員工作。這幾年,對所有來測試的需求都有求必應,并犧牲大量的節假日保證了所有測試任務的完成;也以高質量的測試水平贏得了口碑,吸引了周邊兄弟院校和科研機構大量的測試訂單。同時,他因此放棄了自己的教學、科研工作,從未向組織抱怨過,任勞任怨地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

此外,在負責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公共設備共享平臺中,鄭曉彤創新性地提出團隊管理、專家技術支持等共享共贏模式,與學校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共同打造了公共設備分析測試中心材料學院分中心,并成功在20211111日正式上線,首批納入分中心上線的有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等總共12臺(套)、價值300余萬的共享設備。此舉是二級單位建立大儀開放共享平臺從01的突破,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學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改革的全過程和全領域,充分盤活老師手中有設備的存量,而且能為有測試需求的老師提供專業、高效的測試和技術服務,極大地發揮了共享平臺的集聚-溢出效應。

“縱非梁棟材,猶勝尋常木”。鄭曉彤老師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堅守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職業初心,他坦言——要立志做一名平凡而高尚的大學教師。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