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首頁 >> 校友專欄 >> 校友風采 >> 正文

校友風采

作者:     審核:    日期:2018年03月29日 17:20   點擊數:  

在學校12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材料人始終秉承學?!半p嚴”傳統,以“竢實揚華”為己任,砥礪品格,自強不息,孕育了包括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15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一大批卓有建樹的材料學科專業人才,為祖國的材料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wzl







吳自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吳自良(1917-2008),物理冶金專家。1950年留學歸國后,曾任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冶金系教授。

20世紀50年代,從事蘇聯低合金鋼40X代用品的研究,對建立我國低合金鋼系統有示范作用。20世紀60年代,領導并完成了鈾同位素分離用“甲種分離膜”的研制任務,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做出貢獻。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究鋼中過渡族元素Mn、Cr、Mo、V、Ti和氮的s-i交互內耗峰,澄清了過去文獻中許多爭論和謬誤,證明只有鈦才有足夠的固氮能力,凈化位錯,消除鋼的應變時效。1988年轉向研究高溫超導體YBCO中的氧擴散機制,求得了精確的氧擴散率和擴散激活能,在磁控濺射c取向薄膜中,發現膜的增氧速度,端賴于垂直c-軸單晶的位錯管道所提供的快速氧輸運過程。

姚桐斌








姚桐斌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姚桐斌(1922-1968)。1945年畢業于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礦冶系。

1960年至1964年,他擔任錳基材合金的研制和釬焊工藝研究課題的總負責人,經過課題組人員的反復試驗,確定了合金的成分,制得了成品,實現了轉產定型,并使之成功地應用于我國以釬焊結構取代老式焊接結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產品生產中。他成為國家1985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之一。

除此之外,他在鈦合金、高強鋁合金、復合材料、難熔金屬焊接新工藝的研究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后來都應用在了航天工程上。

姚桐斌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519


陳能寬(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陳能寬(1923- 2016),金屬物理學、材料科學、工程物理學家。1946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

長期從事金屬物理和材料科學方面研究工作。在多種金屬單晶體形變、再結晶及該材料在高溫高壓下的行為方面,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對我國技術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交叉學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從事爆轟物理、炸藥工藝與炸藥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yds


嚴東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嚴東生(1918- ),材料科學家。1950年留學歸國后,曾任唐山交通大學教授。

針對包頭含氟鐵礦深入研究氟化物對耐火材料的侵蝕機理,提出了選材建議。結合航空航天及其他新興技術的需要,進行了各類耐高溫、抗氧化、新型涂層以及抗燒蝕復合材料的研究,在多方面獲得應用。對高溫氧化物、氮化物體系進行了相平衡和結晶化學規律的基礎研究。近年來研究材料設計,納米材料和介孔分子篩材料,取得重要成果。 曾獲日本陶瓷學會百年獎及國家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wsk


魏壽昆(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壽昆(1907- 2014),冶金學及冶金物理化學專家??箲饎倮?,曾任唐山交通大學冶金系教授。

從事高等教學70年,培養了大量的冶金人才。在冶金熱力學方面造詣較深。先后進行過鋼鐵脫硫、鋼液脫磷、活度理論、選擇性氧化、固體電解質電池定氧和冶金熱力學在我國特有礦產綜合提取金屬中的應用等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多次獲獎。

758


周惠久(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惠久(1909—1999),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及熱處理專家。1931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

率先開設并改革充實《金屬力學性能》課程。起草并組織協調全國科技規劃中機械制造材料強度中心問題的研究工作?;I建并領導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為我國材料強度科學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開展多次沖擊抗力等課題的研究,從多沖抗力、疲勞缺口和過載敏感度、塑性等方面論證了提高材料使用強度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開展了低碳馬氏體強化及其總和機械性能的研究,突破了對低炭鋼選材用材的傳統觀念??偨Y多年的研究形成“發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強度塑性、韌性的合理配合”的理論成果,逐步推廣應用,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http://xy.swjtu.edu.cn/UserFiles/chenxinmin.jpg


陳新民(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新民(1912-1992),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家。1946年回國后,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

1945年曾在美國從事鋼中氫含量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并考察美國工廠技術管理方面的情況。1952年赴長沙籌建中南礦冶學院,任第一任院長。長期致力于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特別是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



670


張沛霖(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沛霖(1917-2005),物理冶金學家。1936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

早期從事物理冶金方面的工作,在英國鋼鐵學會會刊上發表過《鋼的冷加工》和《氫在鐵和鐵合金中的擴散》論文?;貒笤凇督饘賹W報》等刊物發表過相變方面的論文。近30余年來長期從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與技術工作,領導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重大技術問題。在各種類型核反應堆的燃料元件方面,以及鈾的冶金和加工方面,對我國核科學技術事業和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647


徐采棟(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采棟(1919-2016 ),冶金物理化學家、有色冶金專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50年代主持高爐煉汞試驗成功,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煉汞的產量和回收率主持電解法制高錳酸鉀的試驗,在國內首次試制成功主持豎爐制鈣鎂磷肥試驗成功,從1958年起各地陸續建廠生產。多年從事有色冶金物理化學的研究,在濕法冶金酸性浸出液除鐵理論方面,有較精辟的見解。在有色金屬硫化礦焙燒產物的穩定區間問題上,提出了新的熱力學處理方法。從事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冶金過程理論研究,在碳氮化鈦形成及其對冶煉的影響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獨到見解,把化工冶金理論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xjm


肖紀美(中國科學院院士)

肖紀美(1920- 2014),材料科學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先后開設了金屬材料學、合金相理論、金屬物理、腐蝕金屬學、金屬的韌性與韌化、斷裂力學、合金能量學和材料學的方法論等課程,出版了10本專著。主要在合金鋼、晶界吸附、脫溶沉淀、晶間腐蝕、斷裂學科和氫損傷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強調綜合應用金屬物理、斷裂力學和腐蝕科學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中的若干重要斷裂問題和材料質量問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開展材料的應力腐蝕及氫開裂機理方面理論研究。



xu_xi


徐僖(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僖(1921- 2013),高分子材料科學家,1945年2月在地處四川丁家坳的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任化學課助教。

長期從事高分子力化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礎理論、油田化學以及輻射化學等領域的研究。采用超聲波等力化學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難以用一般化學方法合成的具有特殊結構性能的有應用前景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提出通過氫鍵復合可以有效降低導電材料的結晶度,提高材料導電率,推動了快離子導體研究。獲得發明專利26項。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等20余項國家、部委、省級獎勵。曾被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xuzuyao


徐祖耀(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祖耀(1921- ),材料科學家,1949年曾任唐山交通大學冶金系副教授、教研組主任。

在馬氏體相變、貝氏體相變、形狀記憶材料及材料熱力學諸領域研究獲豐碩成果。揭示了無擴散的馬氏體相變中存在間隙原子的擴散,由此重新定義了馬氏體相變、修正了經典動力學方程成功地由熱力學計算鐵基。銅基合金和含Zr02陶瓷的馬氏體相變開始溫度(Ms)運用群論分析馬氏體相變晶體學創建了銅基合金貝氏體相變熱力學,論證了貝氏體相變的擴散機制并發現Zr02-Ce02中的貝氏體相變。建立形狀記憶合金的物理-數學模型,發展了形狀記憶材料,優化了一些實用材料的相圖,推出Cu-Zn相圖熱力學,以及雜質元素在鋼中分布熱力學等。



762


莊育智(中國科學院院士)

莊育智(1924-1996),物理冶金學家。1946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開展了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鞍鋼中板鋼夾層來源、耐熱不銹鋼相變與變脆等方面的研究,為提高合金鋼質量和石油三廠恢復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開創了研究難熔金屬宇航材料的新領域,領導設計和加工制造難熔金屬真空熔煉、性能測試等設備,建立了相圖實驗室、真空高溫力學性能實驗室,達到了當時國內先進水平。為鞍鋼無縫鋼管廠研制成功不銹鋼管用的鉬頂頭,比原用蘇聯牌號的低合金鋼頂頭的壽命高200倍。研制成返回式人造衛星鉬合金蒙皮和鈮合金天線,保證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安全返回。完成了鉬—30鎢耐鋅液腐蝕合金的研制任務,該成果經過使用證明壽命提高了100多倍,填補了國內空白。



695


鄒世昌(中國科學院院士)

鄒世昌(1931- ),材料科學家,1952年唐山鐵道學院冶金工程系畢業。

60年代負責國防重點任務甲種分離膜加工成形部分工作,對技術路線進行優選決策。70年代以后在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以及離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獨創用二氧化碳激光背面輻照獲得了離子注入損傷的增強退火效應。用全離子注入技術研制成中國第一塊120門砷化鎵門陣列電路,用反應離子束加工成中國第一批閃光全息光柵。研究SOI材料并制成CMOS/SOI電路。發展了離子束增強沉積技術并合成了氮化硅、氮化鈦薄膜。



gcc


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昌純(1934- ),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

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在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用的分離膜研制中,分析推導了復合分離膜一系列特性參數和結構參數之間的關系式,提出了一條獨特的制造復合分離膜的工藝路線,為研制后續各種復合分離膜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在先進陶瓷研究中,提出復合氮化物作為氮化硅的新型燒結助劑,提高了材料的高溫性能,研制成功高性能的陶瓷刀具。開展氣-固系燃燒合成氮化物基陶瓷的研究,解決了Si3N4、AlN及其復相陶瓷燃燒合成中的一些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開展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開拓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核聚變領域的應用前景。



qiuzhuxian


邱竹賢(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竹賢(1921-2006),有色金屬專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長期從事鋁電解工業生產和融鹽電解、融鹽物理化學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的研究。研究成功多項煉鋁節電、節能技術,大幅度降低冶金工業中耗電量,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系統研究了低溫度鋁電解、惰性電極材料、大型電解槽及融鹽應用技術并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在融鹽濕潤、滲透、陽極效應和金屬霧生成等四種界面現象,均有新的創建。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鋰鹽陽極糊節能技術”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專著8本。


 

校友風采

2018年03月29日 17:20 2045次瀏覽

在學校12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材料人始終秉承學?!半p嚴”傳統,以“竢實揚華”為己任,砥礪品格,自強不息,孕育了包括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15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一大批卓有建樹的材料學科專業人才,為祖國的材料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wzl







吳自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吳自良(1917-2008),物理冶金專家。1950年留學歸國后,曾任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冶金系教授。

20世紀50年代,從事蘇聯低合金鋼40X代用品的研究,對建立我國低合金鋼系統有示范作用。20世紀60年代,領導并完成了鈾同位素分離用“甲種分離膜”的研制任務,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做出貢獻。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究鋼中過渡族元素Mn、Cr、Mo、V、Ti和氮的s-i交互內耗峰,澄清了過去文獻中許多爭論和謬誤,證明只有鈦才有足夠的固氮能力,凈化位錯,消除鋼的應變時效。1988年轉向研究高溫超導體YBCO中的氧擴散機制,求得了精確的氧擴散率和擴散激活能,在磁控濺射c取向薄膜中,發現膜的增氧速度,端賴于垂直c-軸單晶的位錯管道所提供的快速氧輸運過程。

姚桐斌








姚桐斌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姚桐斌(1922-1968)。1945年畢業于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礦冶系。

1960年至1964年,他擔任錳基材合金的研制和釬焊工藝研究課題的總負責人,經過課題組人員的反復試驗,確定了合金的成分,制得了成品,實現了轉產定型,并使之成功地應用于我國以釬焊結構取代老式焊接結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產品生產中。他成為國家1985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之一。

除此之外,他在鈦合金、高強鋁合金、復合材料、難熔金屬焊接新工藝的研究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研究成果后來都應用在了航天工程上。

姚桐斌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519


陳能寬(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陳能寬(1923- 2016),金屬物理學、材料科學、工程物理學家。1946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

長期從事金屬物理和材料科學方面研究工作。在多種金屬單晶體形變、再結晶及該材料在高溫高壓下的行為方面,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對我國技術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交叉學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從事爆轟物理、炸藥工藝與炸藥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yds


嚴東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嚴東生(1918- ),材料科學家。1950年留學歸國后,曾任唐山交通大學教授。

針對包頭含氟鐵礦深入研究氟化物對耐火材料的侵蝕機理,提出了選材建議。結合航空航天及其他新興技術的需要,進行了各類耐高溫、抗氧化、新型涂層以及抗燒蝕復合材料的研究,在多方面獲得應用。對高溫氧化物、氮化物體系進行了相平衡和結晶化學規律的基礎研究。近年來研究材料設計,納米材料和介孔分子篩材料,取得重要成果。 曾獲日本陶瓷學會百年獎及國家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wsk


魏壽昆(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壽昆(1907- 2014),冶金學及冶金物理化學專家??箲饎倮?,曾任唐山交通大學冶金系教授。

從事高等教學70年,培養了大量的冶金人才。在冶金熱力學方面造詣較深。先后進行過鋼鐵脫硫、鋼液脫磷、活度理論、選擇性氧化、固體電解質電池定氧和冶金熱力學在我國特有礦產綜合提取金屬中的應用等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多次獲獎。

758


周惠久(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惠久(1909—1999),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及熱處理專家。1931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

率先開設并改革充實《金屬力學性能》課程。起草并組織協調全國科技規劃中機械制造材料強度中心問題的研究工作?;I建并領導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為我國材料強度科學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開展多次沖擊抗力等課題的研究,從多沖抗力、疲勞缺口和過載敏感度、塑性等方面論證了提高材料使用強度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開展了低碳馬氏體強化及其總和機械性能的研究,突破了對低炭鋼選材用材的傳統觀念??偨Y多年的研究形成“發揮金屬材料強度潛力--強度塑性、韌性的合理配合”的理論成果,逐步推廣應用,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http://xy.swjtu.edu.cn/UserFiles/chenxinmin.jpg


陳新民(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新民(1912-1992),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家。1946年回國后,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

1945年曾在美國從事鋼中氫含量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并考察美國工廠技術管理方面的情況。1952年赴長沙籌建中南礦冶學院,任第一任院長。長期致力于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特別是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



670


張沛霖(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沛霖(1917-2005),物理冶金學家。1936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系。

早期從事物理冶金方面的工作,在英國鋼鐵學會會刊上發表過《鋼的冷加工》和《氫在鐵和鐵合金中的擴散》論文?;貒笤凇督饘賹W報》等刊物發表過相變方面的論文。近30余年來長期從事核燃料冶金、核材料方面的研究與技術工作,領導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重大技術問題。在各種類型核反應堆的燃料元件方面,以及鈾的冶金和加工方面,對我國核科學技術事業和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647


徐采棟(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采棟(1919-2016 ),冶金物理化學家、有色冶金專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50年代主持高爐煉汞試驗成功,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煉汞的產量和回收率主持電解法制高錳酸鉀的試驗,在國內首次試制成功主持豎爐制鈣鎂磷肥試驗成功,從1958年起各地陸續建廠生產。多年從事有色冶金物理化學的研究,在濕法冶金酸性浸出液除鐵理論方面,有較精辟的見解。在有色金屬硫化礦焙燒產物的穩定區間問題上,提出了新的熱力學處理方法。從事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冶金過程理論研究,在碳氮化鈦形成及其對冶煉的影響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獨到見解,把化工冶金理論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xjm


肖紀美(中國科學院院士)

肖紀美(1920- 2014),材料科學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先后開設了金屬材料學、合金相理論、金屬物理、腐蝕金屬學、金屬的韌性與韌化、斷裂力學、合金能量學和材料學的方法論等課程,出版了10本專著。主要在合金鋼、晶界吸附、脫溶沉淀、晶間腐蝕、斷裂學科和氫損傷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強調綜合應用金屬物理、斷裂力學和腐蝕科學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中的若干重要斷裂問題和材料質量問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開展材料的應力腐蝕及氫開裂機理方面理論研究。



xu_xi


徐僖(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僖(1921- 2013),高分子材料科學家,1945年2月在地處四川丁家坳的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任化學課助教。

長期從事高分子力化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礎理論、油田化學以及輻射化學等領域的研究。采用超聲波等力化學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難以用一般化學方法合成的具有特殊結構性能的有應用前景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提出通過氫鍵復合可以有效降低導電材料的結晶度,提高材料導電率,推動了快離子導體研究。獲得發明專利26項。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等20余項國家、部委、省級獎勵。曾被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xuzuyao


徐祖耀(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祖耀(1921- ),材料科學家,1949年曾任唐山交通大學冶金系副教授、教研組主任。

在馬氏體相變、貝氏體相變、形狀記憶材料及材料熱力學諸領域研究獲豐碩成果。揭示了無擴散的馬氏體相變中存在間隙原子的擴散,由此重新定義了馬氏體相變、修正了經典動力學方程成功地由熱力學計算鐵基。銅基合金和含Zr02陶瓷的馬氏體相變開始溫度(Ms)運用群論分析馬氏體相變晶體學創建了銅基合金貝氏體相變熱力學,論證了貝氏體相變的擴散機制并發現Zr02-Ce02中的貝氏體相變。建立形狀記憶合金的物理-數學模型,發展了形狀記憶材料,優化了一些實用材料的相圖,推出Cu-Zn相圖熱力學,以及雜質元素在鋼中分布熱力學等。



762


莊育智(中國科學院院士)

莊育智(1924-1996),物理冶金學家。1946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開展了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鞍鋼中板鋼夾層來源、耐熱不銹鋼相變與變脆等方面的研究,為提高合金鋼質量和石油三廠恢復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開創了研究難熔金屬宇航材料的新領域,領導設計和加工制造難熔金屬真空熔煉、性能測試等設備,建立了相圖實驗室、真空高溫力學性能實驗室,達到了當時國內先進水平。為鞍鋼無縫鋼管廠研制成功不銹鋼管用的鉬頂頭,比原用蘇聯牌號的低合金鋼頂頭的壽命高200倍。研制成返回式人造衛星鉬合金蒙皮和鈮合金天線,保證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安全返回。完成了鉬—30鎢耐鋅液腐蝕合金的研制任務,該成果經過使用證明壽命提高了100多倍,填補了國內空白。



695


鄒世昌(中國科學院院士)

鄒世昌(1931- ),材料科學家,1952年唐山鐵道學院冶金工程系畢業。

60年代負責國防重點任務甲種分離膜加工成形部分工作,對技術路線進行優選決策。70年代以后在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以及離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獨創用二氧化碳激光背面輻照獲得了離子注入損傷的增強退火效應。用全離子注入技術研制成中國第一塊120門砷化鎵門陣列電路,用反應離子束加工成中國第一批閃光全息光柵。研究SOI材料并制成CMOS/SOI電路。發展了離子束增強沉積技術并合成了氮化硅、氮化鈦薄膜。



gcc


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昌純(1934- ),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

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在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用的分離膜研制中,分析推導了復合分離膜一系列特性參數和結構參數之間的關系式,提出了一條獨特的制造復合分離膜的工藝路線,為研制后續各種復合分離膜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在先進陶瓷研究中,提出復合氮化物作為氮化硅的新型燒結助劑,提高了材料的高溫性能,研制成功高性能的陶瓷刀具。開展氣-固系燃燒合成氮化物基陶瓷的研究,解決了Si3N4、AlN及其復相陶瓷燃燒合成中的一些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開展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開拓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核聚變領域的應用前景。



qiuzhuxian


邱竹賢(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竹賢(1921-2006),有色金屬專家。194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長期從事鋁電解工業生產和融鹽電解、融鹽物理化學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的研究。研究成功多項煉鋁節電、節能技術,大幅度降低冶金工業中耗電量,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系統研究了低溫度鋁電解、惰性電極材料、大型電解槽及融鹽應用技術并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在融鹽濕潤、滲透、陽極效應和金屬霧生成等四種界面現象,均有新的創建。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鋰鹽陽極糊節能技術”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專著8本。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